CN108783748B - 一种运动鞋鞋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动鞋鞋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83748B
CN108783748B CN201810952757.9A CN201810952757A CN108783748B CN 108783748 B CN108783748 B CN 108783748B CN 201810952757 A CN201810952757 A CN 201810952757A CN 108783748 B CN108783748 B CN 1087837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ring
sole
holes
elliptical
f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527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83748A (zh
Inventor
罗伯特·本杰明·福勒
吴志诚
何培灿
郑明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t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ta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ta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t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527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837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83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3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83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3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7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 e.g. foam, non liqui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5/00Footwear for sporting purpos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动鞋鞋底和应用,该鞋底中底包括:外环部件和内嵌固定于外环部件上的内覆部件;所述外环部件为围绕整个足部轮廓的聚氨酯环状部件,其足内侧、足外侧两侧贴近于地面处均具有包括多个椭圆通孔和多个圆形盲孔的多孔结构;所述多个椭圆通孔从靠近足跟处间隔排列延伸至前掌末端,从所述前掌末端延伸至足尖附近间隔排列有多个圆形盲孔;所述多个圆形盲孔直径相同,所述多个椭圆通孔的长径逐渐减小为圆形盲孔的直径大小;所述内覆部件为上部上表面覆盖整个足底部的弹性发泡部件,具有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对应宽度的一体结构;所述内覆部件上部侧面下边缘线为波浪线形。本申请提供的鞋底具有高回弹的同时,保证支撑减震性,舒适度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运动鞋鞋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类制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动鞋鞋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鞋的历史发展悠久,鞋类生产是我国轻工业中的重要产业,是服装行业的组成部分。根据穿用对象、制作工艺和用途等,鞋有很多分类方法。其中,运动鞋是指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所穿着的鞋,其广义概念具体是:适当运动、健身运动、休闲运动、娱乐运动和专业竞技运动的训练过程及其正式比赛运动所使用的鞋种。
穿着一双高性能运动鞋时,其提供给人体的支撑、回弹以及穿着时的稳定性大部分取决于鞋子的鞋底。多数运动鞋的鞋底结构大体分为:用于接触地面、主要起耐磨作用的外底(或称大底,也可称地面接触层),在外底和鞋垫之间的中底。为了追求高性能的运动鞋,要求鞋底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并且要有足够的支撑保护及迅速的能量反馈。太硬的鞋底容易导致穿着时候感觉鞋底硌脚不舒服,而如果鞋底太软,穿着的舒适性很好,但是由于底太软导致鞋底的减震性不好,且对人体提供的支撑力不够,使穿着者容易崴脚,以及长时间走路或者跑步时难以提供支撑力。如果鞋底的回弹不够,会导致穿着者长时间运动能量消耗很大,很容易产生疲劳感。
可见,如何保证鞋底既具有支撑减震功能又具有迅速回弹的功能,这是很重要的技术研发项目。现有技术中具有支撑减震、回弹功能的鞋底如图1所示,该鞋底主要由聚氨酯和耐磨橡胶制成。其中,起支撑减震作用的主要是鞋底聚氨酯材料的模具结构设计,侧墙采用椭圆孔状,从后跟到前掌该椭圆孔从大到小逐渐变化。并且,该鞋底后跟采用“门”字型镂空结构,使穿着者在运动时靠运动的压力产生回弹。然而,该鞋底在保证支撑减震的同时回弹降低,舒适度不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运动鞋鞋底和应用,本申请提供的鞋底具有高回弹的同时,保证支撑减震性,舒适度更好。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动鞋鞋底,包括中底和大底,所述中底包括:外环部件和内嵌固定于外环部件上的内覆部件;
所述外环部件为围绕整个足部轮廓的聚氨酯环状部件,所述外环部件足内侧、足外侧两侧贴近于地面处,均具有包括多个椭圆通孔和多个圆形盲孔的多孔结构;所述足外侧的多个椭圆通孔从靠近足跟处间隔排列延伸至前掌末端,并且,从所述足外侧的前掌末端延伸至足尖附近间隔排列有所述多个圆形盲孔;所述多个圆形盲孔的直径相同,所述多个椭圆通孔的长径逐渐减小为圆形盲孔的直径大小;所述足内侧与足外侧的多孔结构相同;
所述内覆部件为上部上表面覆盖整个足底部的弹性发泡部件,所述内覆部件具有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对应宽度的一体结构;所述内覆部件上部侧面下边缘线为波浪线形;所述内覆部件从上部侧面至上部底面均与外环部件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内覆部件上部底面贴合于外环部件,贴合位置的最小宽度为17mm~26mm。
优选地,所述内覆部件前掌中心处的厚度为12mm~18mm,所述内覆部件后跟中心处的厚度为22mm~28mm。
优选地,所述内覆部件上部前掌中心处的厚度为10mm~14mm,所述内覆部件上部后跟中心处的厚度为8mm~15mm。
优选地,所述外环部件足外侧的多个椭圆通孔与多个圆形盲孔的排列间隔相同;所述多个椭圆通孔相对于后跟长度方向中心线呈同一锐角倾斜排列。
优选地,所述多个椭圆通孔的管状长度为13mm~18mm。
优选地,所述外环部件足外侧的多个椭圆通孔的最大长径为22mm~26mm,短径均为6mm~8mm;所述外环部件后跟两侧分布有9~11个椭圆通孔。
优选地,从中底长度方向看,所述外环部件前掌末端外轮廓为反着的单书名号形状。
优选地,所述大底包括:贴合于外环部件的第一耐磨橡胶层和贴合于内覆部件下部的第二耐磨橡胶层。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动鞋,包括上文所述的运动鞋鞋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运动鞋鞋底主要由外环部件、内覆部件和大底(地面接触层)三层结构组成;其中,所述外环部件为围绕整个足部轮廓的聚氨酯环状部件,整体形状如同“0”形,其侧面具有从后椭圆至前圆的多孔结构,并且后跟处底排采用通孔镂空设计,在吸收一定的压力之后可进入减震稳定状态,为内覆部件提供很好的支撑,同时发挥聚氨酯材料的韧性进行反弹。所述内覆部件为上部上表面覆盖整个足底部的弹性发泡部件,具有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对应宽度的一体结构,其运用倒“凸”形结构设计,由宽度较宽的上部(简称上宽部)至宽度较窄的下部(简称下窄部)一体成型,上宽部可在运动时进行力量的收集,传递至下窄部集中,当力量集中到点会进行力量回馈;其上部侧面则是波浪形结构,刚好适合人体脚型受力点,从而保证舒适性。因此,本发明结构能提高运动鞋鞋底的减震性和回弹性,在保证减震性的同时为人体提供能量回馈,舒适度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些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鞋鞋底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外环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外环部件的受力作用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外环部件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内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内覆部件的受力作用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内覆部件的受力作用侧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鞋底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面接触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大底的底花设计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运动鞋的样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动鞋鞋底,包括中底和大底,所述中底包括:外环部件和内嵌固定于外环部件上的内覆部件;
所述外环部件为围绕整个足部轮廓的聚氨酯环状部件,所述外环部件足内侧、足外侧两侧贴近于地面处,均具有包括多个椭圆通孔和多个圆形盲孔的多孔结构;所述足外侧的多个椭圆通孔从靠近足跟处间隔排列延伸至前掌末端,并且,从所述足外侧的前掌末端延伸至足尖附近间隔排列有所述多个圆形盲孔;所述多个圆形盲孔的直径相同,所述多个椭圆通孔的长径逐渐减小为圆形盲孔的直径大小;所述足内侧与足外侧的多孔结构相同;
所述内覆部件为上部上表面覆盖整个足底部的弹性发泡部件,所述内覆部件具有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对应宽度的一体结构;所述内覆部件上部侧面下边缘线为波浪线形;所述内覆部件从上部侧面至上部底面均与外环部件相接触。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鞋鞋底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2中,1为外环部件,2为内覆部件,3为地面接触层。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运动鞋鞋底包括中底,所述中底包括外环部件1,其为围绕整个足部轮廓的聚氨酯环状部件。具体结构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外环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部分为俯视角度结构示意,下部分为侧视角度结构示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聚氨酯环状部件是采用聚氨酯材料的环形结构部件,如同“0”形,可分为足外侧、足内侧两个侧面部分,以及足尖部分、足跟部分,各部分相互连接成环形。其中,所述的足外侧即本领域公知的小脚趾所在侧,相应的,足内侧为大脚趾所在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外环部件采用强韧性聚氨酯材料,为强韧性聚氨酯环状部件;具体采用热塑性聚氨酯材料(TPU),其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和拉伸率,拉伸强度是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2-3倍。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市售的TPU材料;TPU的耐油性能优于丁腈橡胶,具有极好的耐油寿命。TPU的耐氧候老化性能优于天然橡胶和其他合成橡胶;其硬度为60A-74D,随着硬度的增加,仍保持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TPU制品的承载能力、抗冲击性及减震性能突出,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等。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外环部件足内侧、足外侧两侧,贴近于地面处均具有多孔结构,该多孔结构包括多个椭圆通孔和多个圆形盲孔。所述的椭圆通孔是可以穿过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的孔,具有一定管状长度;所述的圆形盲孔是一端封闭不通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孔,具有一定管状长度。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环部件足外侧的多个椭圆通孔从靠近足跟处间隔排列延伸至前掌末端,从所述足外侧的前掌末端延伸至足尖附近间隔排列有所述多个圆形盲孔,即多个椭圆通孔和多个圆形盲孔从后至前成排排列于外环部件侧面下部。
并且,所述多个圆形盲孔的直径相同,所述多个椭圆通孔的长径逐渐减小为圆形盲孔的直径大小。其中,从中底长度方向看,椭圆通孔为扁椭圆,其长径平行于该长度方向,可称为椭圆的长度,而短径可称为椭圆的宽度。所述外环部件足内侧与足外侧的多孔结构相同,也包括多个椭圆通孔和多个圆形盲孔间隔排列,成排分布于外环部件侧面下部。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外环部件围绕整个足部轮廓,整体形状如同“0”形,其侧面具有从后椭圆至前圆的多孔结构,并且后跟处底排采用通孔镂空设计,在吸收一定的压力之后可进入减震稳定状态,为内覆部件提供很好的支撑,同时发挥聚氨酯材料的韧性进行反弹。所述外环部件受力作用示意如图4所示,本发明在保证鞋底回弹性能较强的条件下,创新性地将中底的周围运用椭圆至圆管状结构的大小排列,具有更有力的支撑并能提供更强减震性;而如果全部采用圆管状结构排列,后跟处容易塌陷而无法保证回弹性。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外环部件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其中,两侧主要为多孔排列示意。所述外环部件足外侧的多个椭圆通孔与多个圆形盲孔的排列间隔相同;足内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外环部件足外侧的多个椭圆通孔相对于后跟长度方向中心线呈同一锐角倾斜排列;所述多个椭圆通孔的管状长度为13mm~18mm,利于起到支撑稳定且回弹好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环部件足外侧的多个椭圆通孔的最大长径为22mm~26mm,短径均为6mm~8mm。例如,外环部件后跟处椭圆通孔的长径为24mm,短径为7.5mm,渐近到前掌处圆形盲孔直径6mm。由于后跟压力较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外环部件后跟两侧分布有9~11个椭圆通孔,并且根据内外侧不同受力情况进行大小区分,保证受压同时可达到稳定回弹的作用。
并且,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从中底长度方向看,所述外环部件前掌末端外轮廓为反着的单书名号形状;即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外环部件前掌处采用“><”外单书名号式设计(也称反着的单书名号),可吸收过渡时的压力。此外,所述外环部件侧面镂空设计上面,也可对应地采用盲孔结构。所述的盲孔结构可以包括多个椭圆孔和多个圆形孔,间隔排列、成排渐近分布;本发明对此处的结构设计并无特殊限制。本发明也对排列间隔处的形状结构没有限制,可以设置规则或不规则的小尺寸的凹陷。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外环部件1内置有内覆部件2,即内覆部件2内嵌固定于外环部件1上,组成所述运动鞋鞋底的中底。所述内覆部件为上部上表面覆盖整个足底部的弹性发泡部件,具有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对应宽度的一体结构。具体结构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内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发泡部件是采用弹性发泡材料的整体部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内覆部件采用弹性在60%以上的高弹性发泡材料,为高弹性发泡部件;具体可采用高弹EVA发泡材料,例如申请号为201710266640.0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EVA复合发泡材料,其中的主要组分EVA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本申请运用倒“凸”形结构设计的高弹性发泡内覆部件,由宽度较宽的上部(简称上宽部)至宽度较窄的下部(简称下窄部)一体成型,上宽部可在运动时进行力量的收集,传递至下窄部集中,当力量集中到点会进行力量回馈;受力作用示意如图7所示。并且,所述内覆部件上部侧面下边缘线为波浪线形;如图8侧面受力示意图所示,由于内覆部件侧面采用波浪形结构,刚好适合人体脚型受力,保证鞋底的舒适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内覆部件从上部侧面至上部底面均与外环部件相接触,具体地,所述内覆部件上部底面贴合于外环部件,贴合位置的最小宽度优选为17mm~26mm范围内,以保证操作时的效率以及物理性能达到要求。本发明实施例可将外环部件与内覆部件进行处理、刷胶贴合,使内覆部件内嵌于外环部件并固定,组装成中底。所述组装的中底结构参见图9,其中前掌椭圆标记处为前掌受力点,位于前掌中心处;后跟椭圆标记处为后跟受力点,位于后跟中心处。
本申请为保证后跟及前掌具有足够的舒适性和回弹功能,所述内覆部件整个底床采用高弹发泡材料和倒“凸”式设计;所述内覆部件前掌中心处的厚度可为12mm~18mm,后跟中心处的厚度为22mm~28mm,既保证舒适性又满足功能性。例如,所述内覆部件前掌受力点处厚度为14mm,后跟受力点处厚度为23mm。所述内覆部件上部前掌中心处的厚度可为10mm~14mm,上部后跟中心处的厚度为8mm~15mm。对于内覆部件的外观、颜色修饰等设计,本申请没有特殊限制。其中,所述内覆部件下部后跟处,可对应外环部件的镂空通孔有图案形状、纹理凸起等标记;所述内覆部件上部表面采用本领域熟知的底床设计即可。
除了上述鞋底的中底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所述鞋底包括复合在中底下面的大底,其为地面接触层3。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地面接触层采用了耐磨橡胶材料,为本领域熟知的橡胶大底材料。所述大底接触地面的表面具有纹路设计,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底花设计。
所述大底可以是整片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大底包括:贴合于外环部件的第一耐磨橡胶层31和贴合于内覆部件下部的第二耐磨橡胶层32。其中,所述第一耐磨橡胶层可分为两侧部分、足尖部分和后跟部分,可以是连接的或不连接的;所述第二耐磨橡胶层则主要覆盖内覆部件下部的整体部分。所述的第一耐磨橡胶层、第二耐磨橡胶层是采用耐磨橡胶材料的地面接触层,二者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橡胶材料。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大底的底花设计示意图,参见图11,所述大底在前掌和后跟的主要部分采用平行的间隔条纹纹路,各纹路表面具有规则菱形花纹,足尖和足跟处纹路表面花纹相同;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底花设计可产生强抓地力。此外,所述大底还可设置图案、LOGO等。
关于操作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在生产鞋底时会生产外环、内覆、地面接触层单独部件,再将外环部件与内覆部件进行处理刷胶贴合,然后与地面接触层进行二次处理刷胶贴合,得到所述的运动鞋鞋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动鞋,包括上文所述的运动鞋鞋底。本发明应用上文所述的鞋底,结合常规帮面部件等构成整鞋。
对于支撑稳定回弹鞋底,目前基本上都是在鞋底的外围增加TPU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一定的支撑稳定效果,但无法及时给予重心有力回馈,特别是一些鞋底只在鞋底外围外侧增加支撑片,这样更容易导致拐脚受伤。
本发明给鞋底添加新式的支撑稳定回弹结构,综合运用几何力学以及将材料特性发挥到极致,使得鞋底功能得到有效提升。鞋底外环使用聚氨酯材料、管状结构设计,在受压力时不仅可起到稳定效果,而且在受一定压力时能给予内覆一定力量回馈,结构上鞋底外环都是使用聚氨酯,并且根据受力的不同,孔的大小、排列不同,使鞋底减震性更强。鞋底内覆为倒“凸”型的设计,使压下去的力量集中到中间区域再进行反弹,力量集中后反弹的力量会更大,这样使运动鞋鞋底的回弹功能会更强。本发明通过结构的创新,内覆嵌入式与外环结合,两种材料互相弥补性能上的差异,发挥不同的长处,使鞋底起到保护足部的作用,同时又可缓解运动带来的疲劳感。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运动鞋鞋底和应用进行具体地描述。
实施例1
按照图2所示鞋底结构,首先分别制备外环部件、内覆部件、地面接触层各个单独部件,再将外环部件与内覆部件进行处理刷胶贴合,外环部件与内覆部件的贴合位置为17mm-26mm范围内,然后与地面接触层进行二次处理刷胶贴合,生产得到鞋底。
其中,采用强韧性聚氨酯材料,制备得到图3所示的外环部件。
所述外环部件足内侧、足外侧两侧贴近于地面处,均具有包括多个椭圆通孔和多个圆形盲孔的多孔结构;所述足外侧的多个椭圆通孔从靠近足跟处间隔排列延伸至前掌末端,并且,从所述足外侧的前掌末端延伸至足尖附近间隔排列有所述多个圆形盲孔;所述多个圆形盲孔的直径相同,所述多个椭圆通孔的长径逐渐减小为圆形盲孔的直径大小;所述足内侧与足外侧的多孔结构相同;所述外环部件足外侧的多个椭圆通孔与多个圆形盲孔的排列间隔相同;所述多个椭圆通孔相对于后跟长度方向中心线呈同一锐角倾斜排列。
所述多个椭圆通孔的管状长度为13mm~18mm;所述外环部件后跟处椭圆通孔的长径为24mm,短径为7.5mm,渐近到前掌处圆形盲孔直径6mm。所述外环部件后跟足外侧分布有9个椭圆通孔,足内侧分布有11个椭圆通孔。从中底长度方向看,所述外环部件前掌末端外轮廓为反着的单书名号形状。
采用高弹性发泡材料(申请号为201710266640.0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实施例2所得EVA复合发泡材料),制备得到图6所示的内覆部件。
所述内覆部件具有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对应宽度的一体结构,其上部侧面下边缘线为波浪线形;所述内覆部件从上部侧面至上部底面均与外环部件相接触。所述内覆部件前掌受力点处的厚度为14mm,后跟受力点处的厚度为23mm。所述内覆部件上部前掌中心处的厚度为12mm,上部后跟中心处的厚度为15mm。
采用耐磨橡胶材料,制备得到图10所示的地面橡胶层。所述大底包括:贴合于外环部件的第一耐磨橡胶层和贴合于内覆部件下部的第二耐磨橡胶层;其底花设计参见图11。
应用所述运动鞋鞋底,结合常规帮面部件等构成运动鞋,如图12所示,TPU的硬度为70°A,鞋重量为305.5g。该成品鞋的性能测试结果包括:鞋底减震性能的减震G值为10.6(5级);鞋底回弹性能的回弹率为56.1%(5级)。检测依据包括:减震性能G值-J4004;回弹率-J4004。
以图1所示鞋底的运动鞋作为对比,虽然其减震G值为11.6(4级)、回弹率为49.8%(4级),但是穿着体验非常差,特别是鞋底的两边非常生硬,舒适度不足。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制作构成运动鞋;不同之处在于,TPU的硬度为85°A,鞋重量为307.2g。该成品鞋的性能测试结果包括:鞋底减震性能的减震G值为11.1(4级),鞋底回弹性能的回弹率为52.4(4级)。检测依据同实施例1。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所述的鞋底中,外环部件采用特殊的侧面设计结合强韧度的聚氨酯材料特性;将两种不同特性的材料组合应用构成中底,使运动鞋鞋底具备减震性的同时具备高回弹性。本发明在鞋底高回弹的条件下,通过在鞋底环型结构及材料的运用上,环型结构使用特殊聚氨酯材料内置高弹发泡材料,为人体运动时保证支撑减震性,同时提供更好回弹,对于人体运动时起到足部保护作用,同时减少人体能量的损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使本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是能够实现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的,而这些修改也应视为本发明应该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运动鞋鞋底,包括中底和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包括:外环部件和内嵌固定于外环部件上的内覆部件;
所述外环部件为围绕整个足部轮廓的聚氨酯环状部件,所述外环部件足内侧、足外侧两侧贴近于地面处,均具有包括多个椭圆通孔和多个圆形盲孔的多孔结构;所述足外侧的多个椭圆通孔从靠近足跟处间隔排列延伸至前掌末端,并且,从所述足外侧的前掌末端延伸至足尖附近间隔排列有所述多个圆形盲孔;所述多个圆形盲孔的直径相同,所述多个椭圆通孔的长径逐渐减小为圆形盲孔的直径大小;所述足内侧与足外侧的多孔结构相同;所述外环部件足外侧的多个椭圆通孔与多个圆形盲孔的排列间隔相同;所述多个椭圆通孔相对于后跟长度方向中心线呈同一锐角倾斜排列;
所述内覆部件为上部上表面覆盖整个足底部的弹性发泡部件,所述内覆部件具有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对应宽度的一体结构;所述内覆部件上部侧面下边缘线为波浪线形;所述内覆部件从上部侧面至上部底面均与外环部件相接触;所述内覆部件上部底面贴合于外环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覆部件上部底面与外环部件贴合位置的最小宽度为17mm~2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覆部件前掌中心处的厚度为12mm~18mm,所述内覆部件后跟中心处的厚度为22mm~28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覆部件上部前掌中心处的厚度为10mm~14mm,所述内覆部件上部后跟中心处的厚度为8mm~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椭圆通孔的管状长度为13mm~1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部件足外侧的多个椭圆通孔的最大长径为22mm~26mm,短径均为6mm~8mm;所述外环部件后跟两侧分布有9~11个椭圆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从中底长度方向看,所述外环部件前掌末端外轮廓为反着的单书名号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包括:贴合于外环部件的第一耐磨橡胶层和贴合于内覆部件下部的第二耐磨橡胶层。
9.一种运动鞋,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鞋鞋底。
CN201810952757.9A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运动鞋鞋底和应用 Active CN1087837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2757.9A CN108783748B (zh)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运动鞋鞋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2757.9A CN108783748B (zh)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运动鞋鞋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3748A CN108783748A (zh) 2018-11-13
CN108783748B true CN108783748B (zh) 2023-12-19

Family

ID=64080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52757.9A Active CN108783748B (zh)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运动鞋鞋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8374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14121A (ko) * 2009-08-03 2011-02-10 박영설 보행방향으로의 추진력 및 자세보정이 가능한 미드솔 및 그 제조장치
CN102421313A (zh) * 2009-05-13 2012-04-18 健乐士股份公司 特别用于为在运动中使用而设计的鞋子的中底结构且这种鞋子包括具有可透气鞋底的鞋子
CN202385861U (zh) * 2011-12-13 2012-08-22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运动鞋及其鞋底
CN203841204U (zh) * 2014-04-04 2014-09-24 福建省晋江市帝星鞋塑有限公司 一种蓄能减震鞋
CN204048270U (zh) * 2014-06-24 2014-12-31 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 运动鞋弹性气垫中底结构
CN210018061U (zh) * 2018-08-21 2020-02-07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运动鞋鞋底和运动鞋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56658B2 (en) * 2012-09-20 2016-10-04 Nike, Inc. Sole structures and articles of footwear having plate moderated fluid-filled bladders and/or foam type impact force attenuation members
US10499704B2 (en) * 2013-09-18 2019-12-10 Nike, Inc. Sole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regionally varied Auxetic structur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1313A (zh) * 2009-05-13 2012-04-18 健乐士股份公司 特别用于为在运动中使用而设计的鞋子的中底结构且这种鞋子包括具有可透气鞋底的鞋子
KR20110014121A (ko) * 2009-08-03 2011-02-10 박영설 보행방향으로의 추진력 및 자세보정이 가능한 미드솔 및 그 제조장치
CN202385861U (zh) * 2011-12-13 2012-08-22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运动鞋及其鞋底
CN203841204U (zh) * 2014-04-04 2014-09-24 福建省晋江市帝星鞋塑有限公司 一种蓄能减震鞋
CN204048270U (zh) * 2014-06-24 2014-12-31 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 运动鞋弹性气垫中底结构
CN210018061U (zh) * 2018-08-21 2020-02-07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运动鞋鞋底和运动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3748A (zh) 201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05357B2 (en) Interchangeable midsole system
JP5325042B2 (ja) 分離可能なアッパーおよびソール構造を有する履物
US5926974A (en) Footwear with mountain goat traction elements
EP2132999B1 (en) Shoe sole element
US10765169B2 (en) High foot mobility shoe
US20140259784A1 (en) Footwear with pontoon sole structure
KR100884659B1 (ko) 충격분산기능과 구름보행기능을 가지는 신발중창
NZ225354A (en) Sport shoes: pneumatic resilient cylinder fitted to heel recess
US20150157088A1 (en) Functional shoe article
CN204742817U (zh) 一种键足鞋垫
US20110314699A1 (en) Footwear With Rocker Sole
KR101773939B1 (ko) 충격 완화 기능을 구비하는 신발밑창
CN108783748B (zh) 一种运动鞋鞋底和应用
CN210018061U (zh) 一种运动鞋鞋底和运动鞋
US20160157549A1 (en) Sport shoe with independently mobile toe segments and an outsole with protrusions
CN201995717U (zh) 一种带有支撑片的鞋底
KR200489122Y1 (ko) 등산화 밑창
CN210299727U (zh) 一种超轻高弹耐磨鞋底及用其制造的鞋
CN218073750U (zh) 一种带有耐湿滑花纹结构的运动鞋底
GB2483298A (en) Shoe sole with a spongy insert
CN213045600U (zh) 一种易弯曲的减震鞋底
CN218164401U (zh) 一种运动鞋鞋底
CN220403242U (zh) 一种牛仔布凉鞋
CN218418642U (zh) 一种防护保暖性好的鞋子
CN214283614U (zh) 一种能够提高稳定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