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9297B - 一种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9297B
CN107979297B CN201711277551.2A CN201711277551A CN107979297B CN 107979297 B CN107979297 B CN 107979297B CN 201711277551 A CN201711277551 A CN 201711277551A CN 107979297 B CN107979297 B CN 1079792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witch
diode
power
voltage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775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79297A (zh
Inventor
吴卫民
王侯清
安丽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2775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792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79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9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79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92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属于电力电子领域。所述基于复用电感的新型AC/DC变流器主要包括:变流电路、控制电路和检测电路;变流电路包括第一功率开关至第三功率开关、第一二极管至第五二极管、第一电感、滤波电容和平波电容。控制电路根据检测电路采集的变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以及电网交流电源的电网电压,控制第一功率开关至第三功率开关的开和关,以控制所述变流电路工作在升压、降压和升降压的工作模式。根据本发明,交流侧和直流侧之间采用联合接地结构,且仅需三个功率开关,具有电感利用率高、成本低、直流侧稳压电容小、输出直流电压纹波小等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AC/DC变流器,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
背景技术
AC/DC变流器主要用于将交流电网输出的交流电或者分布式发电系统产生的交流电转变成直流微网所需的直流电。在现有技术中,应用于直流微网的AC/DC变流器的接地方式一般可以分为联合接地结构、单边接地结构、虚拟隔离接地结构等等。
图1给出了直流微网中AC/DC变流器的联合接地结构。在该结构中,交流高压首先通过裂相变压器T1降为110V的交流低压,再将交流低压接入AC/DC变流器进行交流/直流转换,最后给直流微网提供功率。其中,交流低压系统和直流微网共用地线。联合接地结构的优点是直流微网能够容易地安装到原来的交流低压电网中,从而构成混合电力系统。在混合电力系统中,低压用电设备需要安全可靠的地线。但是,如果没有专门的或者复杂的AC/DC变流器提供地线,大部分低压交流系统不适用于这种结构。同时,要求直流微网必须适用于三端口的双极性电压变换结构。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受到低压设备限制,直流微网和低压交流系统共用地线是困难的。故而很多学者考虑到了单边接地结构。图2示出了直流微网中带有双直流母排的单边接地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交流高压通过降压变压器T2转变成适合AC/DC变流器输入的交流低压,再通过AC/DC变流器给直流微网提供功率。这里的降压变压器T2类似于隔离变压器,而且其为直流微网提供的交流电压通常比标准的交流电压低。比如,一个三相降压变压器可能会输出一个200V的线电压,而不是一个标准的380V线电压。此外,根据直流电压输出功率和额定功率的需要,AC/DC变流器可以把交流功率转换成不同要求的直流功率。比如,直流微网可能是一个单直流母排的系统,或者是双直流母排的系统。这种单边接地结构的优点是AC/DC变流器可以用简单结构的变流器,比如两电平的三相变流器,或者三电平的三相变流器,或者是其它的变流器。缺点是降压变压器的输出不能和其它低压交流民用负载直接相连,所以直流微网的适应能力会受到限制。
在现有技术中,因为低压设备的存在,要实现混合交流和直流电网系统共地线是不容易的。因此,有学者提出了虚拟隔离接地结构。如图3a-3b所示,根据变压器类型的不同,虚拟隔离接地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图3a示出的是基于工频变压器T3的虚拟隔离接地结构。该结构和单边接地结构相似,但是此处变压器和低压交流电力系统相接,而不是高压交流系统。图3b示出的是基于高频变压器T4的虚拟隔离接地结构。和图3a所示的方法相比,图3b中用了高频变压器T4和两个变流器。由于其中变流器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所以基于这种方法的高频变压器相对工频变压器系统而言更具有优势。
虚拟隔离接地方式虽然可以非常灵活地适应直流微网结构的需要,但其所用的变压器和多个变流器会伴随额外的功率损耗,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转换效率。
在直流微网中,如果利用虚拟隔离接地结构连接交流电力系统,则会降低系统的转换效率。如果利用单边接地结构,直流微网的适应能力会受到限制。所以在现有技术中,给出了一种联合接地结构的AC/DC变流器,如图4所示。该AC/DC变流器具有高效,低成本,安全可靠的优点。但是,该AC/DC变流器也存在缺陷。比如,由于在工频正半周或工频负半周仅有第一变流电路或第二变流电路工作,因此需要在输出直流侧并联一个容量较大的平波电容,以使输出直流电压保持基本稳定。同时,由于第一输出功率和第二输出功率相等,假如接在直流输出端的两个直流负载吸收的功率不同,则第一输出直流电压E1和第二输出直流电压E2的很难保持平衡,进而不能满足直流负载输入电压稳定的要求。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分别为该联合接地结构的AC/DC变流器的BUCK(降压)工作状态图和BOOST(升压)工作状态图。如果想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在图4所示的电路中增加一个直流电压平衡调整电路,从而增加了成本。
针对现有技术中图4所示的AC/DC变流器的缺点,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AC/DC变流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可靠、低成本的AC/DC变流器。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包括:变流电路、控制电路和检测电路;
所述变流电路至少包括第一功率开关至第三功率开关、第一二极管至第五二极管、第一电感、滤波电容和平波电容;所述第五二极管和第三功率开关串联后连接在变流电路的交流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一功率开关串联后连接在所述交流输入端和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并通过串联的第三二极管和第二功率开关接地;所述第四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直流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接地;所述变流电路的交流输入端连接至电网交流电源,所述滤波电容并联在电网交流电源的两端,用于对输入变流电路的交流电进行滤波;
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变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以及电网交流电源的电网电压,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检测的所述直流电压和电网电压发送开关控制信号给所述第一功率开关至第三功率开关的受控端,以控制所述变流电路工作在升压、降压和升降压的工作模式。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中,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
在工频正半周且直流电压高于所述电网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时控制所述变流电路工作在升压模式,在工频正半周且直流电压低于所述电网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时控制所述变流电路工作在降压模式,在工频负半周时控制所述变流电路工作在升降压模式;或者
在工频负半周且直流电压高于所述电网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时控制所述变流电路工作在升压模式,在工频负半周且直流电压低于所述电网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时控制所述变流电路工作在降压模式,在工频正半周时控制所述变流电路工作在升降压模式。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交流输入端连接,阴极与第一功率开关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阳极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功率开关连接,阴极接地;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直流输出端连接,阳极与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交流输入端连接,阳极与第三功率开关连接。因此,所述控制电路在确定直流电压高于电网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时:在工频正半周内,使第一功率开关闭合,第二功率开关高频工作,第三功率开关断开;在工频负半周内,使第三功率开关高频工作,第一和第二功率开关断开;所述控制电路在确定直流电压低于电网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时:在工频正半周内,使第一功率开关高频工作,第二和第三功率开关断开;在工频负半周内,使第三功率开关高频工作,第一和第二功率开关断开。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交流输入端连接,阳极与第一功率开关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阴极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功率开关连接,阳极接地;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直流输出端连接,阴极与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交流输入端连接,阴极与第三功率开关连接。因此,所述控制电路在确定直流电压高于电网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时:在工频负半周内,使第一功率开关闭合,第二功率开关高频工作,第三功率开关断开;在工频正半周内,使第三功率开关高频工作,第一和第二功率开关断开;所述控制电路在确定直流电压低于电网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时:在工频负半周内,使第一功率开关高频工作,第二和第三功率开关断开;在工频正半周内,使第三功率开关高频工作,第一和第二功率开关断开。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中,优选地,所述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电网交流电源和所述交流输入端之间的第二电感。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功率开关至第三功率开关为MOS型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中,优选地,所述第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由MOS型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替代。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一功率开关的整体,第三二极管和第二功率开关的整体,第五二极管和第三功率开关的整体,由逆阻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替换。
本发明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在变流器的任何工作状态下,都是用第一电感进行储能和释能,并由控制电路根据直流输出电压和电网电压,对第一至第三功率开关的状态进行控制,从而使变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保持稳定;同时本发明的AC/DC变流器仅使用单个电感,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而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AC/DC变流器的联合接地结构;
图2为现有技术AC/DC变流器的单边接地结构;
图3a为现有技术AC/DC变流器的基于工频变压器的虚拟隔离接地结构;
图3b为现有技术AC/DC变流器的基于高频变压器的虚拟隔离接地结构;
图4为现有技术一种联合接地结构的AC/DC变流器;
图5为现有技术一种联合接地结构的AC/DC变流器的BUCK(降压)工作状态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一种联合接地结构的AC/DC变流器的BOOST(升压)工作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的变流电路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的控制电路和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的变流电路的示意图;
100、变流电路;200、检测电路;300、控制电路;S1、第一功率开关;S2、第二功率开关;S3、第三功率开关;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C、平波电容;R、等效直流负载;L、第一电感;Lg、第二电感;Cf、滤波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中应用于直流微网的AC/DC变流器接地结构的缺陷,尤其是针对图4所示的联合接地结构的AC/DC变流器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复用电感的新型AC/DC变流器。本发明的主要思路是,在变流器的任何工作状态下,都是用第一电感进行储能和释能。然后控制电路根据检测电路检测获得的直流电压以及电网电压,对第一至第三功率开关的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可以使输出的直流电压稳定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7-8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的变流电路及控制部分原理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AC/DC变流器包括:变流电路100、检测电路200和控制电路300;
变流电路100包括第一功率开关至第三功率开关S1-S3、第一二极管至第五二极管D1-D5、第一电感L、滤波电容Cf和平波电容C。图8中R为等效直流负载。
在本发明中,第五二极管D5和第三功率开关S3串联后连接在变流电路100的交流输入端和第一电感L的第二端之间。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功率开关S1串联后连接在变流电路的交流输入端和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之间。第四二极管D4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L的第二端连接,并通过串联的第三二极管D3和第二功率开关S2接地。第四二极管D4连接在第一电感L的第二端与直流输出端之间。第一电感L的第一端还通过第二二极管D2接地。该变流电路100的交流输入端连接至电网交流电源,滤波电容Cf并联在电网交流电源的两端,用于对输入变流电路的交流电进行滤波。优选地,该AC/DC变流器还包括连接在电网交流电源与交流输入端之间的第二电感Lg。平波电容C两端分别与该变流电路100的直流输出端和地连接。
请再参阅图7,示出了本发明变流电路100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各个二极管极性的设置使得该变流电路的直流输出端极性为正。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交流输入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功率开关S1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一电感L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二功率开关S2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一电感L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直流输出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三功率开关S3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交流输入端连接。
检测电路200用于检测变流电路100输出的直流电压,以及电网交流电源的电网电压,并将检测的直流电压E和电网电压Vg发送至控制电路300。
控制电路300用于接收检测电路的采样信号,根据所述直流电压E和电网电压Vg对当前的工作模式做出判断,向第一至第三功率开关的受控端发送控制第一至第三功率开关的开和关的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变流电路100工作在升压、降压和升降压的工作模式。优选地,所述检测电路200还用于检测电网交流电源的电网输出电流ig,并发送给控制电路300。控制电路300在发送开关控制信号时,还用于根据电路参数确定开关控制信号的占空比。具体地,控制电路300用于根据直流输出端输出的直流电压E和参考直流电压Eref进行比较,将其误差送给直流电压外环控制器;直流电压外环控制器的输出结果乘以一个正弦信号再和反馈回的电网输出电流ig进行比较,将其误差送给交流电流内环控制器;最后控制电路300根据交流电流内环控制器的输出结果确定开关控制信号的占空比。
在第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300在工频正半周且直流电压E高于(含等于)所述电网电压Vg瞬时值的绝对值时控制变流电路100工作在升压模式,在工频正半周且直流电压E低于电网电压Vg瞬时值的绝对值时控制变流电路100工作在降压模式,在工频负半周时控制变流电路100工作在升降压模式。
具体地,控制电路300当确定直流电压E高于(含等于)电网电压Vg的瞬时值的绝对值时进行以下操作:在工频正半周内,使变流电路100工作于升压模式,具体包括:使第一功率开关S1闭合,第二功率开关S2高频工作,第三功率开关S3断开。在工频负半周内,使变流电路工作于升降压模式,具体包括:使第三功率开关S3高频工作,第一功率开关S1与第二功率开关S2断开。
控制电路300当确定直流电压E低于电网电压Vg的瞬时值的绝对值时进行以下操作:在工频正半周内,使变流电路100工作于降压模式,具体包括:使第一功率开关S1高频工作,第二功率开关S2与第三功率开关S3断开。在工频负半周内,使变流电路工作于升降压模式,具体包括:使第三功率开关S3高频工作,第一功率开关S1与第二功率开关S2断开。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工频负半周内,第一功率开关S1和第二功率开关S2断开。通过闭合第三功率开关S3,使得交流电网电源与第一电感L构成闭合回路,对第一电感L进行储能。通过断开第三功率开关S3,使存储在第一电感L中的能量能够提供给等效直流负载R。通过以上控制,保障了AC/DC变流器直流负载两端电压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第一电感L的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变流器的任何工作状态下,都是用第一电感L进行储能和释能。通过检测电路200检测获得变流电路100输出的直流电压,然后通过控制电路300控制第一至第三功率开关的状态,从而可以在各种工况下保障AC/DC变流器的正常运行。本发明的新型AC/DC变流器相比现有技术而言,由于仅需要一个电感,所需功率开关器件数量少,而且采用联合接地结构,既降低了成本及直流电压的纹波率,又提高了AC/DC变流器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三功率开关可以采用MOS型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或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来实现。优选地,第一功率开关S1至第三功率开关S3均采用N沟道MOS型场效应管(MOSFET)。通过采用MOS型场效应管作为开关器件,可以进一步降低导通损耗。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功率开关S1的物理位置可以互换。第三二极管D3和第二功率开关S2的物理位置可以互换。第五二极管D5和第三功率开关S3的物理位置可以互换。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功率开关S1的整体,可以采用一个逆阻型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代替。第三二极管D3和第二功率开关S2的整体,可以采用一个逆阻型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代替。第五二极管D5和第三功率开关S3的整体,可以采用一个逆阻型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代替。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器件的个数。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和第五二极管D5可以用相应的MOS型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或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来代替,例如采用N沟道MOS型场效应管代替,以减小导通压降。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中变流电路的原理图。该第二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拓扑结构。与图7相比,除了电压极性不同外,其工作原理和工作模式与图7相同。具体地,其中各个二极管极性的设置使得该变流电路的直流输出端极性为负。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交流输入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功率开关S1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电感L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二功率开关S2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第一电感L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直流输出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第三功率开关S3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交流输入端连接。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相应地,控制电路300在工频负半周且直流电压E高于(含等于)所述电网电压Vg瞬时值的绝对值时控制变流电路100工作在升压模式,在工频负半周且直流电压低于电网电压Vg瞬时值的绝对值时控制变流电路100工作在降压模式,在工频正半周时控制变流电路100工作在升降压模式。
具体地,控制电路300当确定直流电压E高于(含等于)电网电压Vg的瞬时值的绝对值时进行以下操作:在工频负半周内,使变流电路100工作于升压模式,具体包括:使第一功率开关S1闭合,第二功率开关S2高频工作,第三功率开关S3断开。在工频正半周内,使变流电路工作于升降压模式,具体包括:使第三功率开关S3高频工作,第一功率开关S1与第二功率开关S2断开。
控制电路300当确定直流电压E低于电网电压Vg瞬时值的绝对值时进行以下操作:在工频负半周内,使变流电路100工作于降压模式,具体包括:使第一功率开关S1高频工作,第二功率开关S2与第三功率开关S3断开。在工频正半周内,使变流电路工作于升降压模式,具体包括:使第三功率开关S3高频工作,第一功率开关S1与第二功率开关S2断开。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交流侧和直流侧之间采用联合接地结构,且仅需三个功率开关,具有电感利用率高、成本低、直流侧稳压电容小、输出直流电压纹波小等优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包括:变流电路、控制电路和检测电路;
所述变流电路至少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第二功率开关、第三功率开关、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一电感、滤波电容和平波电容;
所述第五二极管和第三功率开关串联后连接在变流电路的交流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一功率开关串联后连接在所述交流输入端和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并通过串联的第三二极管和第二功率开关接地;所述第四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直流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接地;所述变流电路的交流输入端连接至电网交流电源,所述滤波电容并联在电网交流电源的两端,用于对输入变流电路的交流电进行滤波;
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变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以及电网交流电源的电网电压,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检测的所述直流电压和电网电压发送开关控制信号给所述第一功率开关至第三功率开关的受控端,以控制所述变流电路工作在升压、降压和升降压的工作模式;
所述控制电路在工频正半周且直流电压高于所述电网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时控制所述变流电路工作在升压模式,在工频正半周且直流电压低于所述电网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时控制所述变流电路工作在降压模式,在工频负半周时控制所述变流电路工作在升降压模式;或者
所述控制电路在工频负半周且直流电压高于所述电网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时控制所述变流电路工作在升压模式,在工频负半周且直流电压低于所述电网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时控制所述变流电路工作在降压模式,在工频正半周时控制所述变流电路工作在升降压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交流输入端连接,阴极与第一功率开关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阳极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功率开关连接,阴极接地;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直流输出端连接,阳极与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交流输入端连接,阳极与第三功率开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确定直流电压高于电网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时:在工频正半周内,使第一功率开关闭合,第二功率开关高频工作,第三功率开关断开;在工频负半周内,使第三功率开关高频工作,第一和第二功率开关断开;
所述控制电路在确定直流电压低于电网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时:在工频正半周内,使第一功率开关高频工作,第二和第三功率开关断开;在工频负半周内,使第三功率开关高频工作,第一和第二功率开关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交流输入端连接,阳极与第一功率开关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阴极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功率开关连接,阳极接地;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直流输出端连接,阴极与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交流输入端连接,阴极与第三功率开关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确定直流电压高于电网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时:在工频负半周内,使第一功率开关闭合,第二功率开关高频工作,第三功率开关断开;在工频正半周内,使第三功率开关高频工作,第一和第二功率开关断开;
所述控制电路在确定直流电压低于电网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时:在工频负半周内,使第一功率开关高频工作,第二和第三功率开关断开;在工频正半周内,使第三功率开关高频工作,第一和第二功率开关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电网交流电源和所述交流输入端之间的第二电感。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至第三功率开关为MOS型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由MOS型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替代。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一功率开关的整体,第三二极管和第二功率开关的整体,第五二极管和第三功率开关的整体,由逆阻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替换。
CN201711277551.2A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 Active CN1079792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77551.2A CN107979297B (zh)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77551.2A CN107979297B (zh)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9297A CN107979297A (zh) 2018-05-01
CN107979297B true CN107979297B (zh) 2020-03-10

Family

ID=62009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77551.2A Active CN107979297B (zh)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792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16486A1 (de) 2018-07-06 2020-01-09 HELLA GmbH & Co. KGaA Kopplungs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3778B (zh) * 2011-04-29 2014-12-01 Energy Pass Inc 電流模式直流轉換器及其直流轉換方法
CN103337973B (zh) * 2013-06-19 2016-01-0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boost-buck-boost无桥变换器
CN103326599A (zh) * 2013-06-19 2013-09-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buck-buck-boost无桥变换器
CN106374770A (zh) * 2016-10-28 2017-02-01 燕山大学 输入输出共地可升降压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9297A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6859B2 (en) DC power for SGCT devices using a high frequency current loop with multiple current transformers
US9431917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including a rectifier circuit having switching elements, and electric power converter
US11652408B2 (en) Power converter used in a renewable energy device such as a photo-voltaic device or a wind energy device
US9203323B2 (en) Very high efficiency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US20140001856A1 (en) Multilevel power converter
US20140049998A1 (en) DC to AC Power Converter
JP2014079145A (ja) 双方向dc/dcコンバータ
US9859808B2 (en) Power converter topology for use in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11342693B (zh) 一种升降压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Kosenko et al. Full soft-switching high step-up current-fed DC-DC converters with reduced conduction losses
CN107769592B (zh)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两端口型ac/dc变流器
CN105356784A (zh) 一种具有直流母线电压平衡功能的并网逆变器
US6999325B2 (en) Current/voltage converter arrangement
KR20190115364A (ko) 단상 및 3상 겸용 충전기
Nguyen et al. Voltage swell/sag compensation with single-phase Z-source AC/AC converter
CN107979297B (zh) 一种基于复用电感的ac/dc变流器
TWI794329B (zh) Dc轉ac功率轉換器及適合被使用在dc轉ac功率轉換器之隔絕dc轉dc轉換器
KR20170064076A (ko) 자속 공유형 대전압용 전원 공급 장치
US932527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riving electric machines
Sun et al. A novel topology of high voltage and high power bidirectional ZCS DC-DC converter based on serial capacitors
US10812014B1 (en) Modular photovoltaic string inverter system adapted for SiC MOSFETs
EP3100346B1 (en) Unidirectional matrix converter with regeneration system
CN112997396A (zh) 用于双向运行的适配器设备
CN118117726A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和供电系统
CN117652085A (zh) 一种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的控制方法和pfc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