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22445A - 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22445A
CN103922445A CN201410084525.8A CN201410084525A CN103922445A CN 103922445 A CN103922445 A CN 103922445A CN 201410084525 A CN201410084525 A CN 201410084525A CN 103922445 A CN103922445 A CN 103922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porous carbon
carbon electrode
nano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45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刚
刘成宝
陈丰
钱君超
徐政
李萍
何凤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cheng Institute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gcheng Institute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cheng Institute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gcheng Institute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0845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22445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22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24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通过一步浸渍化学活化法制得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工艺简单,周期短,制备出的复合电极具有高比表面积、发达的孔隙结构、机械强度高、导电性良好、电解效率高等优点,能够应用于各种难降解的酚类废水处理及其他无害化废水处理中,在电化学氧化酚类废水处理过程中,该电极作为阳极将有机物吸附聚集在其表面,表面产生的强氧化基团无选择性地将有机物降解。

Description

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能够应用于电化学降解酚类废水。
背景技术
电化学氧化技术处理废水被认为是一种颇有前景的绿色、高效的高级氧化技术。在含酚废水的处理中,电化学氧化采用阳极电极作为反应体,阴极作为辅助电极,反应过程中阳极表面或附近产生活性物质-羟基自由基,它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够无选择地分解有机小分子,如生物难降解的酚类等。传统电极多为二维电极,受电极有效面积的限制,反应过程局限在电极表面或附近,大大限制了电氧化的利用空间,降低了污染物扩散到电极表面的传质速率,并且两电极之间的体溶液电阻增加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电化学反应的电流效率。为克服二维电极反应空间限制,在二维电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反应器:三维电极,三维电极包括粒子性填充床电极、网状玻碳电极,多孔结构的活性炭纤维毡电极等。三维电极大部分为多孔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微孔结构,对有机废水有很强的选择吸附作用,并且三维电极可以有效调控电流密度,减少析氧副反应,提高电化学反应的电流效率。
膨胀石墨是一种高孔隙碳质材料,它是由天然鳞片石墨经化学或电化学插层后生成石墨插层化合物,再经水洗、烘干后于高温下膨化制得。膨胀石墨不仅保留了天然石墨耐高温、耐腐蚀、导电导热并呈各向异性等性能,还克服了天然石墨抗冲击性差的缺点。经膨胀后其表面和内部有着丰富的网络状孔隙,主要以大孔为主,比表面积低,强度低,由于膨胀石墨缺乏对苯酚这种小分子强的抓捕能力,单独使用不能有效处理含酚废水。而活性炭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强的吸附能力,目前工业生产的活性炭主要以粉末和粒状为主,活性炭由于内部存在大量半通孔和封闭孔,导致其吸附容量较低、利用率不高。于是学者开始探究将活性炭均匀涂覆在膨胀石墨表面,充分利用膨胀石墨的网络孔隙结构,保证膨胀石墨基体达到有效利用,克服活性炭粉末的确定,能够制备出高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复合炭材料。专利授权号:ZL200810243159.0膨胀石墨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介绍了其制备工艺,在含酚废水吸附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电化学氧化技术向三维电极发展,要求电极必须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微孔结构,同时电极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导电能力,从而实现吸附-电化学氧化的有机结合,而膨胀石墨基复合材料无疑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该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高、电解效率高,并且化学性能稳定,在高级氧化技术中是一种理想的电极材料。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极能够应用于各种难降解的酚类废水处理及其他无害化废水处理中,在电化学氧化酚类废水处理过程中,电极将有机物吸附聚集在其表面,表面产生的强氧化基团无选择性地将有机物降解。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其特征在于,以压缩膨胀石墨为基体、蔗糖为炭源、磷酸为活化剂,通过一步浸渍化学活化工艺制备。
前述的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密度为100kg/m3-200kg/m3。
前述的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配制质量浓度为35%-65%的蔗糖溶液,向溶液中加入磷酸,其中磷酸与蔗糖的质量比为0.6-1.2: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磷酸/蔗糖混合溶液;
S2、取膨胀石墨置于模具中,压缩成块体,块体密度为24-48kg/m3;
S3、将步骤S2制得的膨胀石墨块体完全进入步骤S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恒温常压下浸渍3-9h;
S4、将完全浸渍后的块体取出,置于干燥箱中烘干并固化处理;
S5、将步骤S4得到的干燥块体在氮气或氩气保护气氛下活化处理,活化温度为300-500℃,活化时间为1-3h,再采用蒸馏水煮沸进行多次洗涤直至洗涤液中无磷酸根离子,然后烘干,得到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
前述块体为长方块体或圆柱块体,可根据最终需要的电极形状灵活选择。
前述步骤S4中的烘干并固化处理为:置于干燥箱中100℃下烘干12h、然后将温度调至160℃固化12h。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一步浸渍化学活化法制得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工艺简单,周期短,制备出的复合电极具有以下优点:
(1)高比表面积: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中,制备时以蔗糖为炭源,使得活性炭以炭膜形式铺展在膨胀石墨的二级孔道表面,减少了半封孔及盲孔,提高了材料的开放孔,比表面积显著增加。
(2)发达的孔隙结构: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的孔隙分为两种,一是来源于基体膨胀石墨的微米级大孔,相互缠绕,体现材料的通透性,二是来自涂覆于其表面的活性炭膜的纳米级微孔,体现出优异的吸附能力。
(3)机械强度高、导电性良好:以膨胀石墨为基体,包覆活性炭膜,增强了原材料的机械强度,并且碳材料本身含有游离电子,能够导电,而且,膨胀石墨是电的良导体,因此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
(4)电解效率高。电极表面有效面积增大,有机物富集效率加速,单位体积内的电解速率就会增大,实现了吸附-电化学氧化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电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制备的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的低倍SEM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制备的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的高倍SEM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制备的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的孔径分布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制备的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对苯酚去除效果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无特殊说明,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均为市购。
实施例1
配制质量分数为50%的蔗糖溶液,向溶液中加入磷酸配成磷酸/蔗糖混合溶液,控制磷酸/蔗糖的质量比为0.9。将膨胀石墨(密度为4kg/m3)填充模具,压制成密度为30kg/m3的块体,在混合溶液中恒温常压下浸渍6h,取出置于恒温箱中100℃烘干12h,160℃固化12h。将所得材料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炭化活化,控制活化温度为350℃,活化2h,活化后采用蒸馏水煮沸多次洗涤至无磷酸根离子检出,然后烘干,制得比表面积高达1643m2/g的块体活性炭。用铂丝相连,作为阳极电极,电极面积为2×3cm2,厚度为0.5cm。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采用的膨胀石墨可以市购也可以实验室自制,优选为实验室自制,制备方法如下:将天然鳞片石墨经化学氧化、插层、水洗,并经高温膨化即可得膨胀石墨;天然鳞片石墨的粒径范围为20-50目,膨胀石墨的膨胀体积在250mL/g以上。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制备出的产品,其表面的半封孔及盲孔少,提高了材料的开放孔,因而比表面积显著增加;产品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来源于基体膨胀石墨的微米级大孔,相互缠绕,材料的通透性好,来自涂覆于其表面的活性炭膜的纳米级微孔使得产品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如图4所示,在普通的单纯吸附作用下,150min时苯酚去除率达到最大值35%左右,而在吸附-电化学共同作用下,有机物富集效率加速,单位体积内的电解速率增大,实现了吸附-电化学氧化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电解效率,150min时苯酚去除率高达67%并且还持续增加,300min时去除率达到90%,可见本发明的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极佳。
实施例2
配制质量分数为35%的蔗糖溶液,向溶液中加入磷酸配成磷酸/蔗糖混合溶液,控制磷酸/蔗糖的质量比为0.6。将实验室自制的膨胀石墨(密度为4kg/m3)填充模具,压制成密度为48kg/m3的块体,在混合溶液中恒温常压下浸渍9h,取出置于恒温箱中100℃烘干12h,160℃固化12h。将所得材料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炭化活化,控制活化温度为500℃,活化1h,活化后采用蒸馏水煮沸多次洗涤至无磷酸根离子检出,然后烘干,制得比表面积高达1440m2/g的块体活性炭。测试结果证明本实施例的产品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在吸附-电化学共同作用下,150min时苯酚去除率高达60%并且还持续增加,300min时去除率达到87%,可见本发明的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极佳。
实施例3
配制质量分数为65%的蔗糖溶液,向溶液中加入磷酸配成磷酸/蔗糖混合溶液,控制磷酸/蔗糖的质量比为1.2。将实验室自制膨胀石墨(密度为4kg/m3)填充模具,压制成密度为24kg/m3的块体,在混合溶液中恒温常压下浸渍3h,取出置于恒温箱中100℃烘干12h,160℃固化12h。将所得材料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炭化活化,控制活化温度为300℃,活化3h,活化后采用蒸馏水煮沸多次洗涤至无磷酸根离子检出,然后烘干,制得比表面积高达1318m2/g的块体活性炭。测试结果证明本实施例的产品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在吸附-电化学共同作用下,150min时苯酚去除率高达72%并且还持续增加,300min时去除率达到95%,可见本发明的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极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其特征在于,以压缩膨胀石墨为基体、蔗糖为炭源、磷酸为活化剂,通过一步浸渍化学活化工艺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其特征在于,密度为100kg/m3-200kg/m3,比表面积为1000 m2/g -2000m2/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配制质量浓度为35%-65%的蔗糖溶液,向溶液中加入磷酸,其中磷酸与蔗糖的质量比为0.6-1.2: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磷酸/蔗糖混合溶液;
S2、取膨胀石墨置于模具中,压缩成块体,块体密度为24-48kg/m3;
S3、将步骤S2制得的膨胀石墨块体完全进入步骤S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恒温常压下浸渍3-9h;
S4、将完全浸渍后的块体取出,置于干燥箱中烘干并固化处理;
S5、将步骤S4得到的干燥块体在氮气或氩气保护气氛下活化处理,活化温度为300-500℃,活化时间为1-3h,再采用蒸馏水煮沸进行多次洗涤直至洗涤液中无磷酸根离子,然后烘干,得到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为长方块体或圆柱块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烘干并固化处理为:置于干燥箱中100℃下烘干12h、然后将温度调至160℃固化12h。
6.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应用于含酚废水的处理。
CN201410084525.8A 2014-03-10 2014-03-10 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39224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4525.8A CN103922445A (zh) 2014-03-10 2014-03-10 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4525.8A CN103922445A (zh) 2014-03-10 2014-03-10 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22445A true CN103922445A (zh) 2014-07-16

Family

ID=51140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4525.8A Pending CN103922445A (zh) 2014-03-10 2014-03-10 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2244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6436A (zh) * 2016-01-13 2016-07-20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化通孔泡沫碳阳极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676572A (zh) * 2017-01-04 2017-05-17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基于木材陶瓷电极的造纸黑液粗木质素的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07974672A (zh) * 2017-11-20 2018-05-01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生物质碳材料的多孔板材孔径调变方法
CN109012596A (zh) * 2018-09-06 2018-12-1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间苯二酚生产中废弃吸附树脂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9280A (zh) * 2008-12-09 2009-05-27 江苏工业学院 膨胀石墨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9280A (zh) * 2008-12-09 2009-05-27 江苏工业学院 膨胀石墨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太斌等: "膨胀石墨基炭/炭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含酚废水的降解", 《功能材料》 *
王振邦等: "膨胀石墨基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苯酚吸附性能", 《材料工程》 *
陈志刚等: "微-纳米孔碳质材料的制备及微观结构", 《硅酸盐学报》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6436A (zh) * 2016-01-13 2016-07-20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化通孔泡沫碳阳极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676572A (zh) * 2017-01-04 2017-05-17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基于木材陶瓷电极的造纸黑液粗木质素的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07974672A (zh) * 2017-11-20 2018-05-01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生物质碳材料的多孔板材孔径调变方法
CN109012596A (zh) * 2018-09-06 2018-12-1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间苯二酚生产中废弃吸附树脂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CN109012596B (zh) * 2018-09-06 2021-03-09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间苯二酚生产中废弃吸附树脂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ang et al. Layer-stacked graphite-like porous carbon for flexible all-solid-state supercapacitor
CN108529587B (zh) 一种磷掺杂生物质分级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u et al. Preparation and Li storage properties of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ibers derived from alginic acid
Gao et al. Preparation of nitrogen-doped graphitic porous carbon towards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with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rate capability
CN108686639B (zh)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材料-三维网状碳基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CN107311172A (zh) 一种百香果壳基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09242A (zh) 一种金属/金属氧化物负载的氮掺杂的多孔碳网络结构材料制备方法
CN111453726A (zh) 一种氮掺杂多孔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882295B (zh) 碳化脱脂棉/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315552B (zh) 一种分级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34158A (zh) 一种氮、硫共掺杂多孔碳片电容脱盐电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610820B (zh) 一种基于蜜胺泡绵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孔炭柔性自支撑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8892138A (zh) 一种基于生物质衍生氮/氧共掺杂多级孔结构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22445A (zh) 微纳米分级多孔炭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128773A (zh) 一种利用花生壳制备电化学电容器用电极碳材料的方法
Men et al. N-doped porous carbon-based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electrode materials loaded with activated carbon fiber for water desalination applications
Gómez-Martín et al. Binder-free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s: Optimization of monolithic graphitized carbons by reflux acid treatment
CN106395802B (zh) 一种石墨烯多孔膜的制备方法
CN111153403B (zh) 一种海藻酸盐基多孔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640767A (zh) 一种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廉价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7627A (zh) 一种椰壳石墨化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Co/Fe co-doped ZIF-8 derived hierarchically porous composites as high-performanc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Cu2+ ions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CN105489397A (zh) 一种化学改性碳材料/石墨烯/RuO2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668438A (zh) 一种用于电容去离子技术的新型多孔碳电极材料及其应用
Wang et al. Three-dimensional honeycomb-like porous carbon derived from tamarisk roots via a green fabrication process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