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4994B - 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4994B
CN103904994B CN201410131465.0A CN201410131465A CN103904994B CN 103904994 B CN103904994 B CN 103904994B CN 201410131465 A CN201410131465 A CN 201410131465A CN 103904994 B CN103904994 B CN 1039049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resistance
source
positive pole
negativ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314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4994A (zh
Inventor
高拥兵
舒震寰
林建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3146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049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04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4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4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4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涉及电流检测技术领域,能够解决共模漏电流的检测成本高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测量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利用微分采样电路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所述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漏电流。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检测共模漏电流。

Description

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流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因其储量极其丰富并且清洁无污染,因此成为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首选替代能源。太阳能发电的基本原理包括:太阳光的辐射能量经光伏电池转换为低压直流电,再经光伏电池的串并联转换为高压直流电,再经逆变器转换成可以向公共电网输送的正弦交流电。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由于单块光伏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压较低,所以一般需要将多块光伏电池板进行串并联组成光伏阵列以输出高压直流电。经单块光伏电池板串并联组成的光伏阵列需要占用很大面积的土地,因此光伏阵列和地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对地寄生电容,在潮湿的环境下对地寄生电容会更大。逆变器一般工作在高频状态,有可能在光伏阵列输出的直流电压上产生高频干扰电压。在高频干扰电压和对地寄生电容的共同作用下,太阳能发电系统会产生对地共模漏电流。对地共模漏电流严重威胁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需要对对地共模漏电流进行实时检测。
现有技术中检测对地共模漏电流的方法包括:在发电设备接地线上连接电流传感器来检测对地共模漏电流;在光伏电池板输出的正极和负极上连接电流传感器来检测对地共模漏电流;在发电设备输出的交流线上连接电流传感器来检测对地共模漏电流。
但是在实现上述方法时,需要使用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的价格昂贵,这严重推高了共摸漏电流的检测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能够解决共模漏电流的检测成本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测量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
利用微分采样电路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所述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漏电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测量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包括:
通过第一测量电路测量取得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所述第一测量电路包括: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接地端与预设测量设备;
通过第二测量电路测量取得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绝缘电阻,所述第二测量电路包括: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端与所述预设测量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包括: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寄生电容;
根据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寄生电容;
结合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和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得实现方式中,所述结合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和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包括:
将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与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相加得到所述对地寄生电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得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所述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漏电流包括: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漏电流,将所述正极对地漏电流确定为所述对地漏电流;或者
根据所述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漏电流,将所述负极对地漏电流确定为所述对地漏电流。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得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直流电源包括光伏电池。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漏电流的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电阻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测量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
电容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
电压采样单元,用于利用微分采样电路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
电流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所述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漏电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阻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第一测量电路测量取得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所述第一测量电路包括: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接地端与预设测量设备;
通过第二测量电路测量取得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绝缘电阻,所述第二测量电路包括: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端与所述预设测量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容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寄生电容;
根据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寄生电容;
结合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和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容获取单元还用于:
将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与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相加得到所述对地寄生电容。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流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漏电流,将所述正极对地漏电流确定为所述对地漏电流;或者
根据所述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漏电流,将所述负极对地漏电流确定为所述对地漏电流。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直流电源包括光伏电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首先通过测量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而后根据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再利用微分采样电路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最后根据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和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漏电流。可见,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流的检测方法能够在不使用电流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共模漏电流的检测,从而能够降低模漏电流的检测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直流电源产生对地漏电流的等效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测量电路的一种可能的连接方式;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测量电路的一种可能的连接方式;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分采样电路核心组成元件连接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分采样电路的一种可能的连接方式;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流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流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具体如下:
S101,通过测量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
S102,根据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
S103,利用微分采样电路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
S104,根据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和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漏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测量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而后根据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再利用微分采样电路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最后根据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和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漏电流。可见,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流的检测方法能够在不使用电流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共模漏电流的检测,从而能够降低模漏电流的检测成本。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通过第一测量电路测量取得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所述第一测量电路包括: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接地端与预设测量设备。
S202,通过第二测量电路测量取得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绝缘电阻,所述第二测量电路包括: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端与所述预设测量设备。
所述目标直流电源是指经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后向其他设备供电的直流电源。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目标直流电源包括光伏电池。
任何设备都会和大地形成对地寄生电容。在低频情况下,对地寄生电容的作用不是很明显,可以忽略;而在高频情况下,对地寄生电容会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不能忽略。
所述目标直流电源需要经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后才能向其他设备供电,而逆变器通常工作在高频状态,有可能在所述目标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上产生高频干扰电压。在高频干扰电压和对地寄生电容的共同作用下,所述目标直流电源会产生对地共模漏电流(简称对地漏电流)。图3为目标直流电源产生对地漏电流的等效电路图。
测试二个导体之间或一个导体对大地之间的泄漏电流,以验证它们之间的不导通性的可靠度,称为绝缘电阻测试。绝缘电阻可分为导体间绝缘电阻(如被绝缘皮包裹的电线之间的电阻)和对地绝缘电阻(如被绝缘皮包裹的电线与大地之间的电阻)。
对本发明实施例而言,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即为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与大地之间的电阻,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即为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与大地直接的电阻。
具体地,测量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时,可以在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和接地线两端施加一个高压直流电压,然后测量相应的电流,所述高压直流电压与电流的商即为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对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绝缘电阻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测量。
所述第一测量电路为光伏电池正极、光伏电池接地端和预设测量设备组成的回路。
所述第二测量电路为光伏电池正极、光伏电池接地端和预设测量设备组成的回路。
所述预设测量设备为可以提供直流高压的电源,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预设测量设备包括兆欧表。
图4示出了第一测量电路的一种可能的连接方式,图5示出了第二测量电路的一种可能的连接方式。
所述预设测量设备向所述第一测量电路施加直流电压U1的同时测量所述第一测量电路的电流I1,根据欧姆定理可知所述光伏电池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R1为:
R 1 = U 1 I 1 - - - ( 1 )
所述预设测量设备向所述第二测量电路施加直流电压U2的同时测量所述第二测量电路的电流I2,根据欧姆定理可知所述光伏电池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R2为:
R 2 = U 2 I 2 - - - ( 2 )
S203,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寄生电容。
S204,根据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寄生电容。
S205,结合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和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
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结合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和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包括:
将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与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相加得到所述对地寄生电容。
S206,利用微分采样电路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电容的物理性质可知,电容两端的电流等于电容与电容两端电压变化率的乘积,即:
i = C du dt - - - ( 3 )
其中,i为电容两端的电流,u为电容两端的电压,C为电容值。
通过式(3)可知,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漏电流前还需要获取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或负极与接地端之间电压的变化率,即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或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
微分采样电路能够获取目标电压的变化率。图6示出了微分采样电路的核心组成元件,包括:电容器C,电阻R和R′,运算放大器A。其中,电阻R连接在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和负极输入端;电容器C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的负极输入端,另一端连接输入端电压vs;电阻R′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的正极输入端,另一端接地。
图6所示微分采样电路的输出端电压v0与输入端电压vs的关系为:
v 0 = - R i 2 = - R i 1 = - RC dv s dt - - - ( 4 )
其中为输入端电压vs的变化率。
本实施例优选地,采用图7所示的微分采样电路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图7所示的微分采样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A、B、C,电阻R1、R2、R3、R4、R5、R6、R7、R8、R9,电容C1、C2、C3、C4、C5。其中,运算放大器C的输出端与其负极输入端相连,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6、R7和电容C5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参考电压Vref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B的输出端相连;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连接在运算放大器B的输出端和负极输入端;电容C4与电阻R5并连;运算放大器B的正极输入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B的负极输入端与电容C3的一端相连;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2连接在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和负极输入端;电容C2与电阻R2并连;运算放大器A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于电阻R1和R8的一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8的另一端PE接地;电容C1与电阻R1并连;运算放大器A的负极输入端与电阻R9的一端相连;电阻v的另一端连接待检测的电压(以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为例)。电阻R8和R9的阻值相等,都为RD。
针对图7所示电路图,设:
K = ( PE - PV - ) × R 2 RD - - - ( 5 )
其中(PE-PV-)为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与大地之间的电压差。
由式(4)和式(5)得出图7所示变化率采样电路输出的Vout(t)为:
Vout ( t ) = K × R 5 × C 3 × d ( PE - PV - ) dt × R 7 R 6 + R 7 + R 6 R 6 + R 7 × V ref - - - ( 6 )
由式(6)可得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为:
d ( PE - PV - ) dt = Vout ( t ) - R 6 R 6 + R 7 × V ref K × R 5 × C 3 × R 7 R 6 + R 7 - - - ( 7 )
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获取。
S207,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漏电流,将所述正极对地漏电流确定为所述对地漏电流;或者
根据所述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漏电流,将所述负极对地漏电流确定为所述对地漏电流。
根据式(3)可得,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漏电流icm(t)为:
i cm ( t ) = C m × d ( PE - PV - ) dt - - - ( 8 )
i cm ( t ) = C m × d ( PE - PV + ) dt - - - ( 9 )
其中,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和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已经通过S206获得。以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为例,结合式(7)和式(8)可得:
i cm ( t ) = C m × Vout ( t ) - R 6 R 6 + R 7 × V ref K × R 5 × C 3 × R 7 R 6 + R 7 - - - ( 10 )
理论上通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和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计算获得的对地漏电流应该相同,但实际上由于设备误差的存在,通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获得的对地漏电流通常不等于通过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获得的对地漏电流,因此可以将两者都计算出来,取其平均值作为对地漏电流的最终值。
特别地,所述目标直流电源包括光伏电池。
现有的使用电流传感器检测漏电流时,必须将逆变器的接地线穿过电流传感器的检测孔,而逆变器的接地线通常较粗,因此将接地线穿过电流传感器检测孔的操作十分困难。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法避免了电流传感器的使用,进而降低了检测漏电流时的检测难度。
进一步地,电流传感器可以测量的电流范围较小,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法不受电流范围的限制。相对于现有的使用电流传感器检测漏电流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适用范围更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漏电流的检测装置800,参见图8,所述装置800包括:
电阻获取单元801,用于通过测量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
电容获取单元802,用于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
电压采样单元803,用于利用微分采样电路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
电流获取单元804,用于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所述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漏电流。
可选的,所述电阻获取单元801具体用于:
通过第一测量电路测量取得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所述第一测量电路包括: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接地端与预设测量设备;
通过第二测量电路测量取得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绝缘电阻,所述第二测量电路包括: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端与所述预设测量设备。
可选地,所述电容获取单元8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寄生电容;
根据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寄生电容;
结合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和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
可选地,所述电容获取单元802还用于:
将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与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相加得到所述对地寄生电容。
可选地,所述电流获取单元804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漏电流,将所述正极对地漏电流确定为所述对地漏电流;或者
根据所述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漏电流,将所述负极对地漏电流确定为所述对地漏电流。
特别地,所述目标直流电源包括光伏电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漏电流的检测装置,首先通过测量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而后根据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再利用微分采样电路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最后根据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和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漏电流。可见,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流的检测方法能够在不使用电流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共模漏电流的检测,从而能够降低模漏电流的检测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漏电流的检测装置900,参见图9,所述装置900包括:总线901,以及连接在总线901上的接口902、存储器903、处理器904;其中,接口902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存储器9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9031,处理器904用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9031用于:
通过测量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
利用微分采样电路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所述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漏电流。
可选的,处理器904用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9031具体用于:
通过第一测量电路测量取得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所述第一测量电路包括: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接地端与预设测量设备;
通过第二测量电路测量取得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绝缘电阻,所述第二测量电路包括: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端与所述预设测量设备。
可选的,处理器904用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903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寄生电容;
根据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寄生电容;
结合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和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
可选的,处理器904用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9031还用于:
将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与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相加得到所述对地寄生电容。
可选的,处理器904用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903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漏电流,将所述正极对地漏电流确定为所述对地漏电流;或者
根据所述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漏电流,将所述负极对地漏电流确定为所述对地漏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漏电流的检测装置,首先通过测量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而后根据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再利用微分采样电路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最后根据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和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漏电流。可见,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流的检测方法能够在不使用电流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共模漏电流的检测,从而能够降低模漏电流的检测成本。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测量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
利用微分采样电路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所述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漏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测量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包括:
通过第一测量电路测量取得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所述第一测量电路包括: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接地端与预设测量设备;
通过第二测量电路测量取得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绝缘电阻,所述第二测量电路包括: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端与所述预设测量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包括: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寄生电容;
根据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寄生电容;
结合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和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和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包括:
将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与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相加得到所述对地寄生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所述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漏电流包括: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漏电流,将所述正极对地漏电流确定为所述对地漏电流;或者
根据所述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漏电流,将所述负极对地漏电流确定为所述对地漏电流。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直流电源包括光伏电池。
7.一种漏电流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电阻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测量获取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
电容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和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的阻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
电压采样单元,用于利用微分采样电路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
电流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所述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中的至少一种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漏电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第一测量电路测量取得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绝缘电阻,所述第一测量电路包括: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接地端与预设测量设备;
通过第二测量电路测量取得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绝缘电阻,所述第二测量电路包括: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端与所述预设测量设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绝缘电阻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寄生电容;
根据所述负极对地绝缘电阻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寄生电容;
结合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和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对地寄生电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获取单元还用于:
将所述正极对地寄生电容与所述负极对地寄生电容相加得到所述对地寄生电容。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正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正极对地漏电流,将所述正极对地漏电流确定为所述对地漏电流;或者
根据所述负极对地电压变化率和所述对地寄生电容的电容值获取所述目标直流电源的负极对地漏电流,将所述负极对地漏电流确定为所述对地漏电流。
12.如权利要求7-11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直流电源包括光伏电池。
CN201410131465.0A 2014-03-28 2014-03-28 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9049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1465.0A CN103904994B (zh) 2014-03-28 2014-03-28 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1465.0A CN103904994B (zh) 2014-03-28 2014-03-28 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4994A CN103904994A (zh) 2014-07-02
CN103904994B true CN103904994B (zh) 2016-06-22

Family

ID=50996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31465.0A Active CN103904994B (zh) 2014-03-28 2014-03-28 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049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88947A4 (en) * 2019-06-20 2022-08-31 Goodwe Technologies Co., Lt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INSULATION RESISTANCE OF PHOTOVOLTAIC NETWORK TO EARTH, AND PHOTOVOLTAIC INVERT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0711A (zh) * 2014-12-26 2016-07-2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光伏电站硅基组件缺陷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4917458B (zh) * 2015-05-22 2017-12-15 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传感器检测输出电流的方法及其电路
EP3430415B1 (en) * 2016-03-15 2020-10-21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B.V.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ic current leakage detection in a land seismic system
US20190324086A1 (en) * 2016-12-30 2019-10-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ttery Leakage Current Check Method, Apparatus, And Circuit
KR101960293B1 (ko) * 2017-02-14 2019-03-20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절연저항 측정방법 및 측정장치
CN107528296B (zh) * 2017-07-11 2019-04-23 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光伏逆变器的漏电流保护方法
JP7033102B2 (ja) * 2019-04-24 2022-03-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漏電判定装置
CN111579877B (zh) * 2020-04-30 2022-11-18 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寄生电容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
CN111917127B (zh) * 2020-07-10 2022-05-03 爱士惟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逆变器gfci电路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629238A (zh) * 2022-11-29 2023-01-20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寄生电容检测电路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655889B2 (en) * 1992-06-24 1995-01-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verter protection device
CN102255540B (zh) * 2011-07-06 2013-06-26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的方法、电路和变换器
US9048756B2 (en) * 2012-03-07 2015-06-02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DC-side leakage current reduction for single phase full-bridge power converter/inverter
CN103048544B (zh) * 2012-12-13 2015-03-11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绝缘阻抗监测方法
CN203324419U (zh) * 2013-05-27 2013-12-04 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电源绝缘检测装置
CN103472306B (zh) * 2013-09-06 2016-04-13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绝缘检测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88947A4 (en) * 2019-06-20 2022-08-31 Goodwe Technologies Co., Lt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INSULATION RESISTANCE OF PHOTOVOLTAIC NETWORK TO EARTH, AND PHOTOVOLTAIC INVER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4994A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4994B (zh) 一种漏电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Takashima et 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fault location in PV module strings
CN103926466B (zh) 一种电气设备回路电阻测试系统及接触状态评估方法
CN103278756B (zh) 一种评估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状态的方法
CN103197171B (zh) 基于时域介电响应的特征参量评估油纸绝缘老化状态的方法
Wang et al. A high frequency battery model for current ripple analysis
CN109167380B (zh) 一种接入电压源型换流站的多馈入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Li et al. S-transform based pilot protection method for HVDC transmission lines
CN102841243A (zh) 基于小波变换的变压器偏磁时励磁电流检测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06291369A (zh) 基于小波变换的蓄电池内阻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803742A (zh) 一种用于光伏电站现场光伏组串一致性与效率的检测方法
CN102998529A (zh) 绝缘电阻的测试方法
CN109387804B (zh) 一种柔直系统计量方法、计量装置精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203858310U (zh) 一种大功率储能变流器测试系统
CN105467192A (zh) 一种测量换流站地电位升的方法
CN103323728B (zh) 基于全周波能量比的单相接地故障与虚幻接地识别方法
CN104142487A (zh) 一种罐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带电检测装置
CN202870278U (zh) 小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测试平台
CN102749523B (zh) 一种应用于光伏逆变系统的直流接地电阻检测电路
CN107490744A (zh) 一种电动汽车供电设备接地连续性的检测电路
CN105958510B (zh) 一种电网监测与控制设备用soc芯片
CN1560640A (zh) 一种电网电容电流间接测定方法
CN104360680A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中选相合闸控制器测试系统及方法
Wang et al. Pilot protection scheme for transmission line of a hybrid HVDC system based on polarity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and voltage fault components<? show [AQ ID= Q1]?>
CN104049146A (zh) 一种确定链式多电平变流器功率模块静态均压电阻阻值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06

Address after: Xinghu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n Jiangsu province 215123 No. 328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A3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27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23 building A3, creative industry park, 328 Xinghu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